雖然才玩不到一天, 講心得有點太早了, 來講講初印象吧

今天玩過了兩個遊戲, 一個是Adventures(大冒險), 一個是Dance Central(舞動全身)

大冒險是附在Kinect裡面的遊戲, 買來就有了, 裡面有相當多的小遊戲, 如果在外面看到有給人試玩的大都是這款遊戲, 而且玩的大多都是急流的那個小遊戲, 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玩的是Rallyball:

這遊戲很簡單, 就是想盡辦法去用全身去反彈球去打木箱, 打到標靶會有多餘的球跑出來, 所以突然畫面上一堆球有時後容易手忙腳亂的, 當然不只可以擋, 你還可以用手拍或踢增加球的速度跟力量

大冒險有個功能就是會透過Kinect上的攝影鏡頭不定時的拍下你的"精采動作"讓你之後可以分享, 不過我不是很喜歡這功能, 因為拍完後去回顧, 會覺得自己很蠢, 根本不是啥精采動作, 所以我後來就關掉它了… = =“

另一款是Dance Cntral(舞動全身), 這個大概就是今天玩最多的遊戲了, 玩到我氣喘吁吁的

這款內有很多歌曲, 今天玩了兩首歌, 大概就是底下這影片裡面人家玩的:

以前的跳舞機跟這比起來, 只能算是"踩"舞機, 傳統的跳舞機只是把控制器放大讓你用腳去踩, 所以也就根本只有腳在那邊亂踩一氣而已, 但有了Kinect就不同了, 還得搭配手部動作, 手腳不協調的人可能就難過了

這就不得不說Kinect還真是算蠻精準的, 動作捕捉的還算沒啥問題

每首曲子都會先讓你練習分解動作, 然後再挑戰整曲, 想要過關, 除了動作要正確外, 真的得去記舞步, 要不然就會手忙腳亂, 第一首的Poker Face還算蠻簡單的, 但也還蠻好玩的

Kinect本身鏡頭是可自己動的, 所以不管身高高矮, 它還是可以自己調到一個最佳的角度, 但要玩Kinect, 空間可能真的得大一點, 如果是小一點的公寓, 可能就有點麻煩

雖然控制器是同一個, 但辨識可能還是會跟遊戲有關, 在玩大冒險的時候, 換一個人還是可以捉到新換進來那人的動作, 但在舞動全身, 換一個人, 辨識精確度好像不一樣了, 必須要重新校正才可以解決

此外對於UI操作上的設計, 其實各遊戲也不是很一致, 大冒險採用的大多是按鈕, 手在上面放久一點就等同於按下那按鈕, 但舞動全身卻是靠手勢(老實說, 有點不是那麼好操作)

總之, 玩了Kinect之後會覺得, 像是Wii或是PS Move(PS3)那種要玩體感遊戲還得拿一個蠢蠢的棒子, 真的很蠢, 等級上就差多了!

不過, 體力不好, 玩起來還真累呀!!!

其實想買很久了, 不過家裡的主機好像真的已經不少了.. :P

剛領了獎金, 而且又適逢民國100年(藉口), 所以….就去順發把它抱回家….

不是4G的同綑包, 而是250G歡樂包(XBox 360"S")+Kinect+Kinect game 3選1+4 game選1….總價16690

光主機就蠻超值的, 裡面就包含Forza Motorsport 3和Alan wake, 4 game選1我又選了Halo Reach 限定版(不加4 game選一的這項的話只差700)

Kinect部份除了內附的大冒險外, 多買了Dance central

電源真的好大一顆

Xbox 360S的外型真的比PS3來的殺氣更重!!

Kinect比想像中大隻一點, 但質感也很好, 很搭配主機:

剛剛開箱結束後玩了大冒險的彈力球, 還有Dance central

天呀!還真累, 動到餓了!!!

不過沒事就亂拍照片這功能還蠻討厭的就是了!!

雖然Android可以透過ddms抓screen shot, 不過這樣畢竟沒iOS方便, iOS只要按個熱鍵就可以抓了, 不用接著電腦

要在Android上實現這功能其實也不難(不過,應該只能跑在rooted device吧?本文介紹的是直接跟AOSP一起build用platform certificate)

第一個直覺想到的是直接access framebuffer, 不過這樣實在太醜了, 我想要做的是直接利用Android既有的framework

想到framebuffer在往上一層就是surfaceflinger了, 稍微掃一下code果然發現有captureScreen這種東西, 所以下一步就是grep一下找看看範例囉!!沒想到, 運氣真好, 一下子就在 frameworks/base/services/surfaceflinger/tests/screencap 這邊找到範例, 還是一個standalone的程式

不過我想做的是直接收一個Intent就可以把screen capture到SD卡, 所以這個東西還要做進一步包裝, 於是動手把它包裝成JNI, 並寫了一個簡單的BroadcastReceiver去呼叫他…..花不到一個小時…搞定!!! XD

Source在這邊

不過, 這不是我原本想做的東西….繼續改… :P

講到問答網站, 可能會想到的是Yahoo奇摩知識家, 如果是developer可能會想到StackOverflow

不過今年有另一個新型態的問答網站崛起, 就是以社群(Social network)為基礎的

這之中有一個由前Facebook CTO所創辦的Quora最近還蠻受注目的(至少是吸引到我的目光 :P)

最近看起來TechCrunch就很喜歡上Quora挖資料挖訊息:

詳見: Q: What Does Quora Mean For The Future Of Blogging? A: Business As Usual

Quora跟傳統問答網站不同的是, 它會依據你的興趣來列出關於你感興趣的主題的問題, 這樣一個好處是, 你會感興趣的東西通常會是你也會想知道答案, 或是你會知道答案, 這樣一來, 問出問題被有效回答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而他靠什麼來判斷呢?當你把你的Facebook帳號跟Quora帳號連結一起時, 它就會去Facebook找出所有你喜歡的, 建議相關的主題給你Follow, 還會自動Follow你Facebook上你也follow的朋友, 並且會根據朋友follow的主題來建議你, 這樣一來, 對於你喜好的精準度的掌握還算蠻高的, 你問的問題也有更大的機會讓真正對這主題專精的人回答

此外, 我最喜歡的功能是, 不但人, 主題可以follow, 你也可以去追蹤某個問題, 隨時可以得知有沒人對這個問題給一個不同的或是新的答案

有時候令人驚奇是, 出來回答你問題的人可能會跟這問題直接相關的人, 比如說你可能問一家公司的狀況或是相關問題, 搞不好這家公司的相關人士(甚至CXO)都跑出來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