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和Mac OS的應用程式裡都有個info.plist放置著應用程式相關的設置, 用Qt開發Mac應用程式時, 這個檔是在編譯時自動產生, 因此幾乎是固定內容

但還是有需要在info.plist內加入額外的內容, 比如說Retina display的支援(NSHighResolutionCapable), 預設並沒有, 因此還是有需要做自訂的info.plist

作法並不難, 在專案檔(通常是 xxxx.pro)內加入下面的內容:

mac {
QMAKE_INFO_PLIST = XXXX.plist
}

mac {}內指得是, 這些內容只有針對mac os才有效, 而XXXX.plist則是你的Info.plist的範本檔名, 這個檔跟專案檔放在同一個目錄

XXXX.plist的內容則像這樣:

跟一般的Info.plist其實是一樣的, 我在這範例裡面加上了"NSHighResolutionCapable", 其餘都跟原先自動產生的內容是差不多的, 除了幾個關鍵內容用變數取代, 這邊變數都是以"@“包起來的, 比如說”@ICON@“就是應用程式的圖示

重新做一次qmake後, 下次編譯的Info.plist便會以這個檔案為範本產生了



via Blogger http://bit.ly/VYVRbw

前陣子買了一台Retina display的mac book pro, 興沖沖的把一切都設定好後, 正很滿足的想要用這漂亮的畫面開始工作時, 一打開Eclipse後, 一整個傻眼, 字變糊變鋸齒, 看來Eclipse對Retina display並沒有很好的支援, 查詢過各方資料後, 所幸還有救(不然就想投奔到別的IDE去了)

1. 找到Eclipse, 在上面按右鍵選"顯示套件內容"

2. 找到Info.plist, 用Xcode開啟


3. 新增一個"High Resolution Capable", 並將其設成"YES"




via Blogger http://bit.ly/V6Xcja

http://bit.ly/TT9RFS
這篇文章裡面使用到了BitmapShader做圓角的效果, 使用這方法, 如果drawRect的大小比原先大的話, 會根據Shader.TileMode來畫出不同的效果:

Shader.TileMode.CLAMP (效果: 尾端拉長) –

Shader.TileMode.MIRROR (效果: 鏡射) –

(畫面是我的小作業 - iTunes U for Android)










 



via Blogger http://bit.ly/10CVGc7

起初先在Flickr網頁注意到這個:


按下open就會直接帶你到App store下載Flickr App, 這就是iOS6開始有的Smart App Banners, 覺得頗有趣的, 就去看了原始碼查了一下作法:

以上這是Flickr的HTML裡面的, 作法很簡單, 就只是在HTML內放個"apple-itunes-app"的meta tag, 指定app-id和參數(非必須)

Android應該也要加個這東西才對呀…..


via Blogger http://bit.ly/VDfbcw

等了那麼久, 蝴蝶終於飛來了, 實在有點歷經波折呀~~~



這不是我第一支預購的自己公司的產品, 第一支是給老婆的Sensation, 這算第二支, 為啥堅持要預購, 還追那麼勤勞? 1. 自己用過一段時間, 這的確是好產品! 2. 從預購開始, 才能真正體驗完整的使用者體驗呀… (剛掰的) 3. 拿好手機在街上走不用遮遮掩掩的….

不過這次還真一波三折, 經歷了貨等不到, 換了顏色(本想買紅的), 又拿到亮點機, 都已經跟店員打熟了….


外盒, 蠻簡潔的, 不過少了以前HTC一貫的塗鴉風格設計, 有一點不習慣, 還是喜歡塗鴉風, 比較可愛

本來想買紅的, 之前用過一陣子紅的, 覺得紅的很搶眼頗漂亮的, 但紅的實在缺的兇, 只好跟店員說我紅白都可(我實在沒辦法喜歡黑的), 本想說白不是整支純白並沒紅的來的好看, 但拿上手後, 反而覺得我喜歡白的勝過紅的呀


去專賣店預購就是為了這個呀…送皮套的刮刮卡呀…. 





via Blogger http://bit.ly/UoDizd